圈养野生动物:我不想当明星

2015年03月31日

最近几周,一档名叫《奇妙的朋友》的真人秀备受争议,几乎占据了话题榜最显著的位置。节目制作方邀请六位明星充当“实习饲养员”,当中使用了许多圈养野生动物,比如幼年黑猩猩和红猩猩、大象、狮子、河马等等。 节目中明星频繁接触、拥抱和亲吻这些圈养野生动物。为了节目效果,动物还常常被迫做出各种非自然行为,有的行为让动物异常受挫和沮丧,以至于有只小黑猩猩多次咬人。

《奇妙的朋友》仅仅是以“与圈养野生动物亲密接触”为噱头所制作的各类娱乐节目当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当中出现红猩猩、黑熊、河马、大象甚至长颈鹿进入演播大厅的镜头。热门亲子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使用了一只幼年猕猴,直接导致节目中的小孩最后想要将小猕猴带回家当宠物。

某些国际大片也曾加入让野生动物在屏幕上展示非自然行为的潮流,《奇妙的朋友》仅仅是步其后尘。《加勒比海盗》、《宿醉》、《博物馆奇妙夜》等电影都出现过给卷尾猴穿上衣服,让其充当搞笑角色的镜头;2011年的好莱坞大片《大象的眼泪》拍摄花絮意外泄露——参与演出的大象在“后台”被人用金属“象钩”抽打,被手持高压电枪电击。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大象在影片中的拍摄效果。

那些圈养野生动物从未梦想要成为明星,更不希望为了满足我们节目幻想而扭曲自己的天性。在电影电视节目当中亲密接触这些野生动物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并且,节目还会对这些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痛苦。

为了能让人亲密接触的那些野生动物,通常需要将它们人工育幼,并且饲养在脱离其原有社群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驯兽师更容易接近,并且让它们更容易适应与人亲密接触。幼年黑猩猩需要很长的成长期,在这段时间它们迫切需要年长同类的陪伴,这样才能有机会学习正常行为。人工育幼干扰了这个自然阶段,动物常常因为自然行为技能缺乏,进而导致社交适应能力差。科学研究证实,动物过早与母亲分离,或者饲养在缺少合理刺激的环境下,年长后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例如刻板行为便是最为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

电影电视节目中那些动物的训练员,通常自身缺乏培训,所以很难满足野生动物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何况,所谓的“训练技术”不过是强迫动物在拍摄期间老实听话,这些技术常常是带有一定虐待性。一旦动物没有展示出想要的动作时,很多训练员都会采用不同程度的负强化或者体罚以达到训练目的。

通常情况下,普通公众和明星并不具备如何安全接触圈养野生动物的知识,他们甚至压根意识不到这种亲密接触已经将自己置于极度危险当中。

国内外报道因为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导致严重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2014年有新闻报道一名8岁女孩在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被一头老虎咬死身亡。

电视节目通过宣传推广人和圈养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行为,很难让观众对这些圈养野生动物产生尊重感和同理心,也很难教育观众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更不用提教育观众关注和保护这些野外种群的急切需求。

事实上,这类电视节目所能达到的效果,更多是让公众简单粗暴的模仿真人秀中明星的行为,并且让更多公众想要饲养异宠。这样可能会直接刺激野生动物宠物贸易,而买过来的“宠物”却因为饲主缺乏该物种相关知识,而将动物饲养在不能完全满足其复杂心身需求的环境中,让动物身心一直遭受痛苦。

动物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我们银幕上的明星,因此,请尊重它们的本性,让它们表达自己的天性。不要为了娱乐而消遣它们,更不要为了娱乐而让它们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亚洲动物基金还将持续关注此类节目,请不要让我们的错爱,变成伤害。


BACK